炎炎夏日到來,避免食品汙染或中毒,水和溫度是重要關鍵。花蓮縣衛生局提醒,食物放置在4到21度中,最容易敗壞、孳生細菌。政府所制定的優良食品的「冷藏規範」是7度以下;冷凍為負18度。另外,要特別留意「冰塊」的衛生安全,也不要隔餐食用飲品。(劉敏娟報導)
花蓮縣衛生局近日完成「食用冰塊製造業」及「現場調製飲冰品」稽查抽驗,總計稽查25家業者,其中冰塊2件、苦茶1件、鮮奶冰淇淋1件檢驗結果大腸桿菌群、生菌數超標,依法要求停止販售並限期改善,後來在前往複驗,所有不合格產品全都複驗合格。
花蓮縣衛生局食藥科長林燕孜6月27日應花蓮區農改場邀請參加「107年度農民學院進階訓練-有機米食與雜糧加工班」,講授課程為「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介紹」,提醒農友在食品加工、包裝和銷售過程中,一定要落實衛生品保規範。她特別詳加說明廠區環境、水、溫度、加工等相關規範。:「在優良食品的規範中,冷凍食品應保持在攝氏負18度以下;冷藏品溫保持在攝氏7度以下;冷凍櫃與冷藏庫也要定期除霜、保持清潔。否則水滴下來也可能會汙染食物。食物在溫度4-21度間,是最容易敗壞、滋生細菌,尤其是溫室21度左右,每小時細菌會增長1倍。一般民眾都認為食品沒吃,就放入冷藏,但如果一不注意,就容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。」
林燕孜表示,不管食品或製作業都會用到水,水的處理非常重要,水必需有效殺菌,所以水的有效餘氯量要符合0.2到1.0PPM規範,飲用水與非飲用水的管路系統要完全分離;蓄水池與化糞池等汙染源距離3公尺以上;如果使用地下水源,就要保持15公尺。政府對於冰塊製作要求特別嚴格,一定採使用純水會煮沸的水製作冰塊。「冰塊沒有管控,就會汙染食物,所以絕不能檢出大腸桿菌群、每公撮中生菌數為100以下。希望業者和消費者都能留意冰塊的衛生安全。」